《单簧管》,此词条收录于12/12,仅供参考
单簧管(Clarinet),又称竖笛、黑管,属木管乐器,有管弦乐队中的“演说家”和木管乐器中的“戏剧女高音”之称,音域为三个半八度,是木管乐曲家族中应用最广泛的乐器之一,可伴奏、独奏、重奏、协奏等,也是管弦乐队和爵士大乐队的标准成员之一。
单簧管的前身是夏卢摩笛(Chalumeau)。最初的单簧管据称由德国长笛制造商约翰·克里斯托夫·登纳(Johann Christoff Denner,1655-1707年)在17世纪末(一说18世纪初)发明。目前所知的最早的单簧管乐曲出现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的恩斯特尼·罗杰出版的乐曲集里。
最初的单簧管只有两个键,1720年,小型喇叭口被加入,之后,于1740-1750年左右,单簧管的管身得到了加长,以便于演奏底音E高音B。到18世纪末期,单簧管已经发展出5~6个按键,并且开始进行分段制造。单簧管曲谱也都进行了移调,所以相同的指法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单簧管上演奏。直到19世纪中叶,单簧管的键数进一步增加,同时尤金·艾尔伯特(Eugène Albert)发明出艾尔伯特体系(Albert System),亚森特·E·克洛塞(Hyacinthe E. Klosé)和路易斯·奥古斯特·巴菲特(Louis-Auguste Buffet)发明出伯姆体系(Boehm System),单簧管的现代体系逐渐定型。
单簧管有一个庞大的家族,在形状和调性上比其他任何乐器都多。主要种类包括:短单簧管或八度单簧管、最高音单簧管、高音单簧管、巴赛特单簧管、 中音单簧管、低音单簧管、倍低音单簧管等。通常所说的单簧管是指降B调单簧管。
免责声明: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网络或用户自行上传发布,其中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本网无关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不负任何法律责任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,发送到本站邮箱,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,谢谢。